第一百三十五章 参谋-《乱世栋梁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因为这种知识,其实等同于民政中的物资转运、人员征发和管理知识,无非是办的事是民政还是军务,所以被视为“吏学”,不受“主流”重视。

    只有那些具备地方执政经验,或者打过许多仗的将军,才会对后勤运输、保障知识,有不同程度的了解。

    甚至,军事后勤、保障知识,成了“将门家学”的一部分,长辈将其作为家传知识,传给自家人。

    而不会作为学校的教育内容,对学生进行教授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战略层面的后勤规划、成本估算,一般需要民政官署的人员来承担,但战场军事运输和安全环境下的民政运输又有不同。

    导致估算出来的后勤成本,只是个大概的数字,而等到战争开始后,基本上大幅上涨是必然。

    所以,想要较好的估算军事行动的后勤成本,并在开战后,控制后勤成本的上涨,需要有地位高、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人员来承担这一职责。

    于是,参谋一职应运而生。

    参谋,由一定级别的军官担任,要有带兵经验,入军校学习专业知识,毕业后履职。

    作为一个群体,全程参与到作战、行军、后勤的谋划中去,参与决策、执行以及监督。

    所谓“专业知识”,以后勤运输计,有几点要很专业:

    一,什么规格的桥(桥面宽度),其每小时通行能量(人、车、马)是多少,要掌握。

    二,各种典型道路路况,每小时通行量(各类运输工具)是多少,要掌握。

    三,水路运输,不同水位,能有什么吃水量的船只通行,每日货运量最大能有多少,要掌握。

    四,水、陆转运,如何调度、调配人手,如何编组人力运输队、畜力运输队。

    以上总总,其实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,将其量化,用“每小时通行量”、“每日货运量”等指标,来量化后勤运输、保障各环节的成本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可以在开战前的“庙算”环节,根据作战方案,规划后勤补给路线(粮道)。

    给皇帝和宰辅们拟定几套合理的后勤方案,估算相应的后勤成本。

    开战后,可以尽可能控制后勤成本的增加,尽可能避免成本失控。

    只有后勤稳了,前线军队才稳,将领才可以更加从容和敌军周旋。

    当然,参谋的职责不光是保障后勤,还要参与作战、行军规划,用集体的智慧来协助军队打胜仗。

    参考后世,专业化的“参谋部”,应该是一支新式军队的大脑,而依赖天才将领带兵挑大梁的传统做法,变数太大了。

    毕竟天才难得。

    李笠见儿子问问题问得起劲,思绪很快飞到别处。

    皇帝要掌握军队,位置才坐得稳。

    但并不是每一任皇帝,都具备过硬的军事素养,以及战略眼光。

    那么,依靠参谋制、军校军官团、基层军士等一系列手段控制军队,并指挥军事行动,就是他留给子孙的财富。

    而现在,他要做的头等大事,就是统一天下。

    这件事,不能再拖了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