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 该来的总会来-《三国毁灭者》
第(3/3)页
“检校从事负责监察百官,但许检校自行任命官吏,谁又来监察他呢?”
许靖顿时无话可说,只能顿首不语。
看着他们兄弟二人互相掣肘,陈飞却没有上一次那么头疼,反而露出了一丝笑容:
“是我考虑得太简单了,子将先生所言未尝没有道理,既然我早就为各位从事明确了职权,如今就不能朝令夕改。这样吧,各位从事均可以自行征辟佐吏,也有举荐官员之权,但所有百石以上官员的任命,必须经过治中从事批准,至于六百石及以上官员的任免,则必须经我本人同意,若有违犯,视为乱法。”
他的处置相对公平,许靖也无话可说,只能和许劭一起躬身赞道:
“君侯英明。”
到了许劭这里,他也抛出了一个议题:
“邵虽然一直都在寻访贤才、举荐为官,但远远不及君侯拓展疆土之速,以致州郡府衙空虚,各级官吏疲于政务,故而特请增派属吏……”
他的意思和许靖一样,都是在抱怨人手不足。
陈飞既然同意给许靖加人,就不可能拒绝许劭的请求:
“治中从事兼有选拔、考核之责,职责重大,便许你与文休一样,扩充员吏至一百人,各州各郡,皆可过问。”
这样一碗水端平的操作,算是最基本的制衡之术吧?
文学从事袁徽看了看他们两位兄弟,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孤单。
荀攸自不必说,他是陈飞在军事方面的首席谋士,同时负责管理后勤事务,手下官员虽然没有在各种场合露面,但从来都不会少。
许氏兄弟本就大权在握,如今更是各自扩充了势力,俨然要“开府治事”。
律令从事郭鹏虽然是新官上任,但负责法律条文的解释、各地的案件审核,绝对属于手握实权。
医者从事华佗也不用说,阳夏城外的医学院早就建成,这几个月以来,已经培养了数百名随军急救医师,现在每天都门庭若市,前来寻医问诊的官员、百姓简直能够吓死人,就算当年的皇宫都没有这么热闹。
就连自己的亲弟弟、劝农从事袁敏,也拥有二十多名属官陪着他督查各地的农业工作。
只有自己虽然早早成为从事,但好像……一直啥事也没有啊!
袁徽确实精通文学,各家典籍烂熟于心,原本以为能够和“文思如海”、“天下第一诗人”的陈飞找到共同爱好,但除了被曹**急了之外,陈飞在自己的领地从来没有举行过什么诗词大会、文学交流大会!
袁徽除了偶尔去各地的官学里讲讲课、检查检查工作之外,真的闲得蛋疼!
好在陈飞看了他一眼,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:
“你们刚刚都讲了,官员人手不足,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,和你们一同商量商量,特别是子美。”
听到自己的名字,袁徽连忙从负面情绪中挣脱出来,振奋精神认真听讲。
只听陈飞缓缓说道:
“中原之地多有贤才埋没于乡野之中,比如司马德操、徐元直、繁休伯、和阳士、石广元之辈,虽有才华,却终为有大名,这是何故?”
曾经主持“月旦评”的许劭当然最有发言权:
“举荐之道……大多为世家大族所把持,寒门子弟难有门路。”
陈飞点了点头:
“我曾听闻一句童谣:举秀才,不知书。举孝廉,父别居。寒素清白浊如泥,高第良将怯如鸡,想必诸位也都有耳闻吧?”
这句童谣在东汉流传了三四十年,早就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,谁又敢当众摇头呢?
于是陈飞说道:
“察举既有弊端,便要改正,我意……兖豫二州既然已经平定,可以召开一次选贤大会,在郡县广为征募人选,无论世家、寒门、单家皆可报名,而后统一在阳夏参加考试,择优选拔任命为官吏。考虑到人的才能各有侧重,可以参照察举,设置经史、策论、律令、农事、兵法、武勇等各科,所以,可以把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,称之为……科举。”
虽然是烂大街的做法,但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。
荀攸、许劭等人,第一时间竟然没有反应过来。
他们都是士族子弟,怎么可能听不出来,陈飞此举虽然未必有意,但一旦推行开来,必然会挑动士族阶层的政治地位!
士族将不会永远都是高贵的士族!
那些寒家子弟,将获得向上攀登的一条大道!
第(3/3)页